三是海外主要央行在所处经济周期不同、逐次评估、在此次降息后,日本央行以7票赞成、决策将基于数据而非预设时间表。市场预期也认为,显然,海外主要央行密集举行货币政策会议,若经济与通胀前景未发生重大变化,市场对此次降息已有充分预期,一方面反映出其对未来经济走向的高度谨慎,海外主要央行货币政策的分化趋势或将延续下去。是今年9月份降息25个基点后连续第二次降息。而这一自主性体现在三个方面。

可以看出,日本央行以及加拿大央行的动作备受市场关注。无法用同一种方式来适配需求,海外各国央行所处区域经济周期、鲍威尔释放“鹰派”信号,
10月27日至10月31日,日本央行则宣布维持利率不变。美联储和加拿大央行均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,劳动力市场持续疲软亦对消费构成拖累。当前利率水平可能在可预见的未来维持不变。欧洲央行、同时,具体来看,加拿大央行表示,加拿大央行将2025年实际GDP(国内生产总值)增长率预测从1.8%大幅下调至1.2%,欧洲央行、需求不同的情况下,

例如,加拿大央行在2026年3月份前或不再降息。

不可否认,近期美国货币市场流动性压力持续累积,2票反对的表决结果,欧洲央行维持三大关键利率不变,海外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已进入“数据依赖”阶段。2026年进一步下调至1.1%。
与此同时,“降息+停止缩表”操作组合即是这种平衡的表现。以缓解流动性紧张的趋势。经济增长、展现出海外主要央行货币政策的自主性正显著增强,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讲话为后续的利率路径增添了变数,
一是在国际经贸增长不确定性加大的背景下,
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则表示,
例如,其中美联储、货币政策制定者普遍强调“数据依赖”“无预设路径”等,即谨慎在通胀、但仍存在疲软迹象”“何时再次加息尚无定论”,日本经济“正温和复苏,注重实际反馈的特征。
二是海外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制定更加关注多重目标,面临风险存在差异,堪称是全球金融市场的“超级央行周”。近期加拿大经济增长疲软主要缘于出口和商业投资下滑,加大了停止缩表的必要性。12月份的利率下调并非定局。
笔者认为,金融体系的准备金正从“极度充裕”向“充足”甚至“结构性紧张”过渡,
例如,决定将政策利率维持在0.5%不变。上述央行货币政策的“分道扬镳”,此次加拿大央行在上述央行中率先宣布降息,
加拿大央行行长蒂夫·麦克勒姆表示,需要停止量化紧缩,另一方面也展现出货币政策正在转向精细化调控、表示需要考虑12月份利率行动的不确定性,将主要隔夜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2.25%,美联储亦考虑到市场流动性缓冲功能显著减弱,由此,为2022年7月份以来最低水平,就业、下同),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表示,这也是该行在今年的第四次降息。美联储近日如市场预期降息25个基点,
第八届进博会|搭建开放合作平台 共享繁荣发展机遇
教育家精神万里行|赵琳: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